踩堂歌(gal yeeh)是踩歌堂时唱的歌。踩歌堂侗语称dos yeeh,音译为“多耶”。这是一种边歌边舞的群众性艺术活动。活动时,参加的人手拉手或手搭肩围成一圈,有节奏地踏步徐行,身体随着脚步的起落而摆动。”耶”的音乐旋律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上下两个乐句。歌词由一人或两人领唱,众人只重复短句歌词末尾的三个音节,或只唱”耶哈耶”、”呀罗耶”这些衬词。宋代陆游《老学淹笔记》记载的“辰、沉、靖等蛮.仡伶……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就足指侗族的踩歌堂活动。看来,当时的”多耶”习俗盛行于整个侗族地区。现在,踩歌堂活动只流行于南部地区,而在北部地区已经消失。
踩堂歌的歌词有两种,一种是比较成套的传统唱词,通常在多耶活动开始前的二三天或开始后的第一天演唱;另一种是歌师和领唱者即兴编唱的,多半在活动的后几天出现。
流行踩歌堂的村寨都有自己一套传统的“多耶”词。以贵州省从江县的龙图寨而言,这个寨的“多耶”词已有很久历史,据初步推断,已传了五代,实际上可能更久远。该套歌词共有短歌176首,6120个音节,连同演唱时加进去的虚词,可连续演唱两天。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为”嘎错”(galjos),“错”意为踩歌堂的仪式,“嘎错”就是踩歌堂仪式之歌(有的地方“错”与”耶”等义),主要叙述踩歌堂的来历。相传从前有个叫金比的人,是侗族和苗族的兄弟,曾上天去看过神仙们踩歌堂。回来后,向人们讲述天仙踩歌堂的佳境。人们听了十分向往,想把踩歌堂搬到人间。后来金比又偕同侗族的晌金、晌银和苗族的公舍等三人一起爬山涉水,经过千辛万苦,登上平天坡,翻过仙界岭,到天上去买歌,“买得下界教人们”,从此侗寨里才有了欢乐的”踩歌堂”。
第二沸分”嘎耶”,是踩堂歌中最精彩的部分。以《开春了》、《十八歌》、《春到了》等几篇诗章组成,每一篇又包括十几首歌。每一篇均以篇名三个字起头。诗歌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充满春天的气息。
第三部分是歌唱民族老祖母的。称《萨子之歌》 (gal sax siis)。”“萨手”是侗族奉为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老祖母神。该部分有歌18首,一般是7个音节1句,4句为1首,也有6首的。内容是叙述“萨子”的身世、经历以及成神的经过。古老的歌词中,有许多涉及开天辟地.神母来历、祖先传说以及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有的地方的踩堂歌分”进党歌”、”转堂歌”、“散堂歌”三部分。
“进堂歌”'是踩歌堂时最先唱的一些歌,以示客踩歌堂开始。“转堂歌”内容十分厂泛,有叙述侗族祖先来历的,有叙述时令变化和农活安排的,有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有祝贺、赞颂各种人物事物的。“散堂歌”是踩歌堂活动快要结束时唱的,以宣告踩歌党活动结束。
踩堂歌,不论从歌词的文学内容、音乐的旋律特征,还是从演唱形式和整个活动方式来看,可以说是侗族文化中保留的最古老形式,它的产生可能早在侗族原始氏族公社前期。它是是集体劳动的产物,是人们联合起来与自然抗争中产生的歌舞,又是用来组织劳动、鼓励劳动的手段之一。
侗族很早就是一个从事农业的民族。在原始社会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因而劳动是集体性的。集体性的祭神歌舞正是为当时的经济服务的。人们把它当作击退自然灾害的手段,借以武装自己,鼓舞人们对自然斗争的意志。踩歌堂最初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现在,踩歌堂活动通常在祭祀萨子和逢年过节时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