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级女声”的粉色宪政
|
吴稼祥
如果把旧体制束缚下的社会比作一个被捆绑的人体,改革就是对这个人体的松绑。松绑是从脚趾尖开始的,逐步向上,经过膝盖,到大腿,再到肚脐眼,这段松绑之旅花费了我们20多年的时间。从当代人的生存时间看,不短;从历史变迁的历程看,不长。如果用颜色来描绘中国改革的不同阶段,这种肚脐眼以下的松绑可以被称为“淡黄色时期”,这并非仅仅暗指性开放,也指市场开放。读读世界史就知道,任何民族的人性解放都是从性禁锢的破除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西方现代文明起源于《十日谈》。
但不能止步,松绑如果只到肚脐眼为止,人性的堕落不可避免。幸好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体制性松绑进入了“粉红色时期”,松绑的部位缓慢到达了发音器官——声带。声带有两种基本用途,一是说,二是唱。据某些人类学家说,在猴变人的过程中,声带起了很大作用,声带的启用不是从说,而是从唱开始的,最早的歌唱据称是劳动号子:“吭呦,吭呦……”湖南卫视的后台专家想必是个人类学家,懂得声带松绑的渐进性,在“想说就说”之前,先来了个“想唱就唱”,于是有了“超级女声”。或许,不仅唱优先于说,女声也优先于男声,要不,“母系”为什么早于“父系”呢?人类社会之所以出现母系,主要是因为很难确定谁是孩子的父亲。结果,我们在湖南卫视上,看到了一片粉红色。
去年的“超女”我瞄了几眼,虽然动静很大,可我印象不深。今年超女的长沙赛区“五进三”我完整地看了,觉得有趣,值得一说。首先安全的是厉娜,因为不在现场的观众爱她,她得到的短信票数最多。接下来要看专家评委爱谁了,经过演唱,两“飞”(许飞与张亚飞)受到青睐,张美娜和胡灵被交给了现场的31位票选观众,由他们决定谁将第一个被淘汰。结果,被淘汰的是胡灵,而她也是五位选手中短信得票最少的一位,现场票选观众与场外发短信的观众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然后是厉娜与张亚飞、许飞与张美娜捉对儿厮杀。这四个人各有自己的致命武器,但似乎都与声带与歌唱无关:厉娜的武器是全国化,她的短信得票在长沙赛区排名第一;张亚飞的武器是本土化,她是湖南人,必定会得到现场票选观众的偏爱甚至偏袒;许飞的武器是权威,她来自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该系主任、当今中国声乐界的泰斗级人物李双江公开为她站台;张美娜的武器是率真,像西部沙漠那样的率真,她谁也不阿谀,而且坚持用微笑代替哭泣。
最在意厉娜的,应当是超女主办者,因为短信就是收益;最在意张亚飞的,应当是现场的票选观众,因为他们就是从当地市民中挑选出来的;无论是主办者,还是专家评委,都会在意许飞,因为获得李双江的好感和继续支持既能增加该节目的权威性,还有利于专家们声望的提升;大概只有率真的人才在意率真的张美娜,最后统计短信票数时,本来排名第四的她居然超过许飞居第二位,不知道是权威带来的副作用减少了人们对许飞的好感,还是率真带来的正效应增加了观众对张美娜的同情。
结果大家都知道:最能体会主办者意志的专家评委让厉娜和许飞脱离轮回,把张亚飞和张美娜打入PK的苦海。不过他们知道,票选观众们早就等候在“苦海”边,张亚飞肯定会被安全捞回来。湖南的超女比赛里如果没有了湘妹子,那不等于在拆自己的台?
“超女”栏目模仿的是美国近些年来十分火爆的“美国偶像”节目,这个大家都知道;但“美国偶像”的评审制度模仿的是什么则未必有多少人知道。依我之见,它模仿的是渗透于美国所有生活方式中的宪政制度。宪政制度并不是追求真理的制度,而是平衡与协调利益的制度。超女节目有如下利益相关者:关心经济收益的主办者,追求娱乐享受的全国观众,要实现梦想的超女们,希望进一步提升社会知名度的评委们,以及既是一般观众也是特殊观众的本地票选观众。
为了不让任何一方的利益压倒其他方面的利益,就不能让任何一方的利益代表拥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于是,模仿“美国偶像”节目的超女节目也模仿了美国的权力分立制度:专家评委相当于政治制度中的上议院,代表贵族与权威;票选观众相当于下议院,代表乡土;发短信的全国观众相当于投票的公民,投票相当于普选。普选虽然拥有最大的权威性,但其结果也要受制约,这就是为什么厉娜也要接受张亚飞的挑战,并要接受专家评委评判的缘故。
这或许就是超女节目的最大魅力之所在:它的形式是粉红色的:美丽少女的性感歌唱;它的实质却是制度性的,不仅想唱就唱,而且在自由的表达中公正有序地歌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