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流行前线 >> E感时代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日期: 2006年6月30日
博客成内幕曝光台,该鼓励,还是抵制?
凌建平 祝裕


   
    最近,上市公司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上质疑凯雷收购徐工的事件越来越热,而代表徐工方面的“响云霄”的博客则针锋相对,既反驳,又揭短。

  自有博客以来,“博客战争”基本都表现一些社会性事件,而向文波博客却成为了一个经济事件,并且正在影响各方面的决策。那么向文波博客是否会由一个个案而成为经济战争的一种新方式?另一个问题是,向文波作为上市公司的执行总裁,其博客大曝经济方面的内幕该由谁来监管呢?

    大众评判台 

  “支持”

   许海峰:这也是一种很有用的信息渠道嘛我

  不觉得这事情有什么奇怪。互联网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博客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多。在传统媒体之外,如果博客可以给我们一些有效的信息,这也是一种很有用的信息渠道嘛!

   乐宏文:只要不违法,发表个人观点不为过

  我还没仔细看购并过程的详细信息。但从最近其他行业并购来看,感觉国内并购真不容易,有不少地方排斥外省企业甚至排斥国内企业并购,巴不得卖给外资,令人寒心。至于老总能不能谈并购,我觉得只要不违法,发表个人观点并不为过。

    赵文斌:博客可以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自由发挥

  博客是公开的日记,这就决定了博客的两个性质,一是个人行为,二有社会效果。既然面对大众,博客的内容就会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例如不能在博客上透露对其他人或其他单位构成损害的秘密,不能攻击诋毁别人。反过来说,只要不突破法律法规的限制,博客就可以随意发挥。向文波和“响云霄”的论战,只要没有违反监管部门的规定,就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反对”

   袁陈伟:不要把民族大义当作谋私的遮羞布

  这位“响云霄”也真够厉害的,用向总裁的行为驳斥了他自己的数据,很有说服力。就并购事件本身,我不想说什么,因为我们外人并不了解内幕,但现在的国企老总还有多少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我想我们通过国企的现状就可以略知一二了。还是不要把民族大义当作谋私的遮羞布吧。

   吕国新:应该遭到抵制

  我觉得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此举有待商榷。博客是一种个人行为,发表个人观点是可以的,但不应该作为公司的信息的通道。上市公司应该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定,通过博客中的个人观点掺杂发表公司的各种信息,作为公司的负责人并不严肃,显然,这样的行为应该遭到抵制。

   其他

   严海渊:也就是一场口水战

  在我国,很多时候要么是有令不行,要么是无令可行。比如,这次双方开博互攻,到底是否违规?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出面说明一下吧,可现在各方都不表态。到底是证监会消息不灵,不知道有博客这回事,还是对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披露信息无能为力,还是干脆就认可这种行为呢?至少到目前为止,权威部门都没有什么说法,双方的论战还在继续,口水战还在升级。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沸点特稿

只要没有违规披露信息就行

龙伟  大众点评网副总裁

  两个人在博客里针锋相对,其中实情很难认定,我只能就事论事。博客是互联网的一种传播方式,目前没有明确的条例规定什么人可以开博什么人不可以开博,也没有明确开了博以后可以讲什么不可以讲什么,况且博客本身也要受互联网条例的保护和法律的限定,只要没有披露国家机密,没有污蔑和攻击别人,就很难界定这件事情的对与错。

  就此事来说,首先要看他们各自代表的立场,是个人还是上市公司?我认为博客中的言论应该是个人观点,既不是职务观点也不代表所在公司的观点,仅是业余时间的个人意见。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等。

  上市公司的信息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披露,当然,如果披露了不该披露的信息,那另当别论。一旦泄露公司机密信息,这样的行为应该被批判或者追究责任。如果披露的信息是可以公开的,而且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我觉得不存在泄密的问题。向文波也就是引用一些例子、数据来讲事实。

  况且,中国股市发展这么久,是否属于能够披露的信息也很容易辨别的。我们没必要去争议信息披露的渠道,不管是在互联网还是报纸、电台、电视上,只要是合法的公开信息,其披露行为本身也就具有合法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可以与别人不一样,可以允许大众讨论。连不同机构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何况公司人士?大家都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前提是不要捏造事实、不要人身攻击,这样的讨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现在博客战牵涉到了上市公司,大家比较惊讶,引起的波动比较大,这有点少见多怪。上市公司老总在业余时间的言论到底能有多大影响,完全取决于受众的心理状态。既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讨论徐工案,为什么向文波博客一出就份量十足呢?这可以归为名人效应。但名人效应在法律上并没有依据,法律没有规定名人的言论就更有说服力、证据就更可信。

  某一事实可以被大众讨论,引起强烈关注只能说明这个事实里确实存在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这一事件的处理存在可商榷之处。如果大家理性参加徐工并购案的讨论,应该算是好事,毕竟是国有资产,属于全体国民。  祝裕电话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