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觉四年大学白上了
|
王涵:感觉四年大学白上了
“如果不上大学,我打工也许会更潇洒,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大的压力。如果我不上大学,打工只要能挣钱就可以,不必考虑体面不体面,像我的高中同学那样,找个厂子好好干,一个月也能挣个七八百块钱,不比现在少多少。 ”
王涵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5届毕业生,曾获得2005年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目前仍处于待业状态。
据王涵讲,由于她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刚工作时要求下车间或上工地,女生不占优势,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较难。她拿着一份附带多个证书的简历,到快毕业时都没找到一份和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无奈只好签了济南一家印务公司,跑业务,底薪是850元。“跑业务重在拉关系。刚毕业社会人际网没有,挣点钱都用在吃饭铺关系网上了,一个月剩不了几个钱。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也用不上,感觉四年大学好像白上了。”
过年回淄川老家,在初中同学聚会时,王涵发现一些没上大学的同学现在过得也不错,他们打工一个月差不多也挣六七百元,有一个做生意的同学更是了得,有车有房,生活过得很滋润。一年来,王涵怕回家,因为邻居们总关切地问她在哪里上班,她实在无言以对,父母亲焦急之外似乎也脸上无光。王涵心里有些堵得慌,大学四年花了家里三万多元,自己努力学知识,到头来比其他人也不多挣,想想就觉得亏。
“和那些没读过大学的同学比,除了每个月多拿100多元的工资外,你真觉得自己和他们就没有别的区别了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涵皱了皱眉头思考了一会说:“区别还是有的,在大学这四年里,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眼界也开阔了不少,谈吐举止有了很大改观,个人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但这些在找工作时,就被给隐没了。”
由于业务难跑和对公司体制不满,过完年回济南后,她辞职不干了。她告诉记者,她前段时间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投了一些简历,现在还没有消息。
市场引导理性就业
针对王涵这类现象,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山东大学就业指导处处长杜言敏的看法是: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越来越多,但大学生不可能越来越不值钱。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前途无量。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倾向,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三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这也与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结构性问题相关,市场会慢慢引导高校走上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也将引导大学生面对现实理性就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不失为权宜之计。
李浩阳:找不到工作就考研
李浩阳来自高唐,是山东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2005年毕业生,2006年1月的研究生考试已经是她的第二次考研了,“这次考试对我来讲非常重要。为了2006年这一次考研,我耗费了很多钱,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我恐怕不会再参加研考。”
李浩阳喜欢新闻专业,并立志从事媒体工作。2005年她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的研究生考试,结果英语以2分之差落榜。之后,她开始一门心思找工作。她觉得自己做报纸比较有优势。就把求职目标定位在省城的几家报纸。但这些纸媒体的门槛都很高,进人指标又少,由于她坚守“宁缺毋滥”的就业原则,最终也没有找到工作。
2005年9月初,她在济南二环东路百花公园附近和三个同学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每月房租费200元,不包括水电费和暖气费。为了提高成绩,她还上了高联举办的英语和政治的秋季考研辅导班,每个班360元。记者从李浩阳的记账本上看到了她再次考研的花费:2006年考研英语阅读200篇,31元;英语真题,10元(盗版)……记者拿着账本和她算了算,她2006年考研共花费3648元。
2006年考研,她仍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出版编辑学。“什么事情都不敢轻视,后面没有退路,我只能一个劲往前冲,一停步就有可能淹没在黑暗中出不来。那真是背水一战”。
“你有没有想过,即使考上,将来就业情况会怎样?”
面对这个问题,李浩阳良久说了一句话:“想过。现在‘人才’太多,我也不知道3年后硕士毕业时,山东报界的招聘条件会怎么样。或许那时他们光要博士生了。”
“出口”还很多建议先就业
对此,山东大学研招办主任信春雨的看法是:大多数考研一族,时间、精力、金钱都耗上了,就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暂时找不着合适的工作,就选择考研来等待甚至“逃避”就业。近年硕士生的就业优势并不明显,想留校,学历不够;考公务员,竞争激烈;由于大多缺少实践经验,进企业也要从头学起。当然投资教育、投资考研,从长远来看还是回报持久、有价值。但建议家庭经济一般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实际上,高校培养的人才“出口”很多,比如基层就人才匮乏,关键是政策配套不够,引导上也有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