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百年树人 >> 我是老师
文章来源:故乡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4日
救救有才华的孩子
东方雨

    炒作有才华的孩子,无异于谋杀。
    近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出版社的竭力挖掘和个别媒体的热情宣传下,“少年作家”,甚至“幼儿作家”层出不穷:
    高靖康:8岁时用8个月的时间推出了一部用儿童的语言改编的全新形式的8万字新童话——《奇奇编西游记》。
    张蒙蒙:7岁开始写日记,8岁在报刊发表习作,9岁出版第一本书《告诉你,我不笨》,10岁出版第二本书《告诉你,我不是丑小鸭》,今年又出版第三本书《童年,只有一次》,共计60万字。
    刘天天:沈阳某中学14岁女生,撰写24万字长篇小说《真心英雄》,内容大多与作者自己的生活有关。目前已经在拍摄同名电视剧,并由作者自己主演。
    金今:3岁开始写儿歌和打油诗,5岁出了两本诗集,至今已出了四本诗集。首印即10万册的20万字长篇小说《再造地狱之门》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写作历时6年。这是16岁的金今创作的三部曲之一,随即要动笔写“天堂”、“人间”系列。  
    ……更有一位芳龄12岁的女孩,借小说公布了找男友的“四哥”标准,即:“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发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
    呜呼!救救孩子吧!
    王安石笔下的仲永5岁就会写诗,但后来“不使学”,到了十二三岁,就“泯然众人矣”。一个孩子即使有写作天才,写了一篇文章,出了一部书,也有个再学习的问题。一味炒作,对孩子没有好处。为牟利将手伸向孩子,是最不道德的。“早熟的苹果好卖”,但需是自然熟
    作为一个稍微有点思想的成人都不难看到,少年作者作品热的背后有市场利益作怪。精明的策划人总是最先捕捉到潜在的热点,将它发掘出来,转化为经济效益。而且一旦得手,就不罢休,不惜任何手段爆炒。再看看那些天才少年的炒作点,无非是诸如另类性格、不凡经历,甚至是少年老成的低级趣味上。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在”,却没有人坐下来谈谈孩子们书中的“黄金”所在,没有人从文艺学、社会学等角度去认真地评论。
    都说图书市场适合孩子看的书太少,可如果是让这些书来繁荣少儿童图书市场,我看还是宁缺勿滥为好。我不希望拥有古老文明的华夏儿童一个个都少年老成,若长此下去,那国将不国了吧?
    恶性炒作对未成年作者的心灵健康是一种深深地戕害,它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将是漫长而持久的,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远远超出当时经济利益所带来的欢愉。即使作品以外的一般性炒作,也会助长名利心重、投机取巧等,不利于今后的创作和作者的成长。
    鲁迅曾说过,要毁灭一个人,有两种方法,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如果我们只因为有读者市场而忽视了发表这些作品对小读者以及小“作家”们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话,那么,我们真的就有可能在对小“作家”们的无原则的吹捧中,充当了“捧杀”这些孩子的刽子手。
    救救有才华的孩子,还要充当变相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