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身边故事 >> 我爱我家
文章来源:网易社区  发布日期: 2006年5月12日
给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
雪如雪

    五月,这个春夏的交接地带,雨,安静地下着,淅淅沥沥。这样的夜,最爱捻亮一盏台灯,端坐在窗前,和着雨的淅沥,闻一卷书香。 

    母亲节,是愈走愈近了。年年,我们都要把目光,从遥远的地方拉回到这个日子上面,似乎只有在这个日子里,母亲的面容才能愈发清晰,母亲的无私才能得以彰显。母亲,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恩,今夜,就读一篇关于母亲的文字吧。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文字不胜枚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幼子吟》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千古传唱。“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的心中,母亲的怀抱是温暖、最安全的所在。而最打动我的,却是张洁那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当初,仅仅是看了这个题目,心,倏地抽紧了,掩卷,不忍继续读下去。 

    我也有世界上最疼我的人,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也已经去了啊。所不同的,世界上最疼张洁的那个人是她的母亲,而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母亲是,母亲的母亲,更是。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丝丝屡屡,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浮上来,心,也一点点地痛起来,挥之不去。 

    长出一口气,静静心,梳理一下凌乱的思绪,今夜,我只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 

    张洁的这篇文字,记录了她母亲生命最后的八十天里的点点滴滴,母女相依,舐犊情深,那是流淌在血液中挥之不去的情怀,血浓于水。母爱是真实的,虽然无私的母亲从来没有期盼女儿的回报;女儿的爱也是深厚的,虽然无奈的女儿有时会曲解了母亲的需求。 

    文中的母亲是善良的,文中的女儿是孝顺的。随着母亲的生命一步步地走向终结,随着女儿为挽救母亲的生命而付出的种种努力,那种为爱而与命运的抗争,那种抗争过程中的疲于奔命,那种筋疲力尽之后的迁怒和自我折磨,力透纸背。我,从潸然泪下,到唏嘘不止,最后,竟然嚎啕大哭,在这个暮春的雨夜。 

    眼泪,不仅仅是被母女情所感动,眼泪,更多的是为了文中那浓浓的祖孙爱。唐棣,张洁的女儿,母亲最牵挂的外孙女,独自求学在大洋彼岸的唐棣啊,是母亲晚年心中最重的寄托。 

    文中并没有交代,从字里行间,我猜测,唐棣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当女儿从母亲的羽翼下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已经不再需要母亲的庇护,在待人处事方面,母亲有时还得仰仗女儿的点拨。女儿已经独立了,母亲的心,欣喜之余,总有些莫名的失落。 

    外孙女的降生,又点亮了母亲心中那盏希望的灯。年幼的唐棣,还不能自立的唐棣,成了最需要母亲的人。可以想象得出来,为了唐棣的混沌,母亲为之劳累;为了唐棣的懵懂,母亲为之操心;为了唐棣的执拗,母亲为之生气……这隔代的女儿,成了母亲后半生的精神寄托。 

    这,哪里是张洁笔下的母亲?这,分明是我最亲最爱的姥姥,那个胶东半岛曾经的名媛闺秀。 

    姥姥的前半生,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姥姥的后半生,也尝遍了世上的艰难困苦。那样的年代里,大地主、大资本家出身的姥姥和姥爷的日子,不说大家也想象得出来。凭着坚忍的毅力,姥姥和姥爷不但将六个儿女抚养长大,并且,凭着自己对知识的崇拜,督促着儿女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不放弃学习。终于,这三双儿女,有的是在文革前考进了高等学府,有的,是在恢复高考以后,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总之全部接受了高等教育,长成了有用之材。 

    噩梦一般的年代终于过去了,儿女们也都有了自己倾心的事业,有了自己安稳的家庭。子孝媳贤,其乐融融,姥姥和姥爷也算是苦尽甘来,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了。但是,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表兄弟们接踵来到了这个世界,姥姥和姥爷平静的生活又被搅乱了。孙辈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被送来他们身边,到我,已经是最后一个了。 

    也许是梦幻吧,记忆中永远都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很多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妈妈带着我,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把我从她工作的遥远的西北,送到了美丽的岛城她的妈妈身边。当火车停靠在站台上,列车员刚刚把车门打开,姥姥几乎是一瞬间就冲进了车厢,她从妈妈的手中接过了还在襁褓中的我,一声:我的小乖乖呦,就把我搂在了她温暖的怀抱里。这一搂,就是十年。 

    就这样,姥姥的儿女们立业,成家,有了自己的儿女,姥姥,却一直都是他们温暖的依靠。无论儿女的年龄有多大,无论儿女走的路有多远,他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姥姥的视线。姥姥在,他们就永远是有妈的孩子,心里念念记挂的,也是有母亲的家。孙辈们也在姥姥的影响下,立志学习,最终,也步父辈的后尘,全部进入了高等学府,有的,甚至远渡重洋,取得了博士学位,进入了世界顶尖的公司工作。就这样一代一代,在爱的轮回中,姥姥付出着,被需要着,熬干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还是回到文中吧。唐棣去美国求学之后,母亲默默地给她写了许许多多的信,其中一封写道:“通过电话以后,我的思绪万千,我真高兴!我有你这样一个好孙女。感激你对姥姥的关心、体贴。为了让姥姥高兴,不惜辛苦劳动挣钱给我打电话,每次电话费要花很多钱。我真感激你,长大了,有了学习的好成绩,也没忘记年迈的姥姥,还约我和你妈同去美国,你带我们去玩玩。难得你有闲的机会。谢谢你,我的好孙孙。” 

    看,母亲的付出是无限的,母亲的要求,却是这么的有限。仅仅唐棣的一个简单的邀请,就令母亲感激不尽。我的姥姥也是这样吧,当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姥姥买了一件毛衣,高兴的姥姥啊,天还未冷,就穿上了毛衣,逢人便炫耀着:“这是我孙女给我买的。”姥姥并不在意毛衣本身的价值,她在意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像她那样,享有外孙女的这份体贴,这,可不就是对她一生付出的最好的报答? 

    文中的母亲尽管非常地想念唐棣,但她知道孙女尚在求学,条件还未成熟,也就从未主动表示过要去看唐棣的愿望。后来时机使然,母亲去看望了唐棣一次,果然就成了她“今生最后的一次机会,再没有第二次了。”后来,女儿再带着母亲去美国探望唐棣的时候,却只能是她的一块骨灰了。 

    我大学毕业以后,有了满意的工作,也曾三番五次地邀请姥姥到京城里安享晚年,姥姥却一推再推。我知道,姥姥是怕给我添麻烦。姥姥给我写信说过:“我可以去你那里一次,只是为了看你,不是为了享受。我不能在你那里久住,你刚工作,必须努力奋斗使自己能站稳脚跟。我已是年迈之人,我哪能拖累你呢?可能的话,你每月给我写一封信,我便满足了。” 

    姥姥接受的是旧式教育,固守着家书抵万金的信条。虽然后来电话已经普及,具有着方便、快捷的优势,姥姥却独爱写信,每每坐在书桌前,把自己的一腔关怀倾注于笔端的时候,就是姥姥最幸福的时刻了。自从离开姥姥身边,姥姥每月给我写一封信,关心着我的学习,成长,关心着我的一点一滴。而我,却借口学习的繁忙,工作的琐碎以及交际的扩大而逐渐疏懒,给姥姥的信也从每月一封,二月一封,逐渐变成了半年一封。姥姥从没有说我什么,但是,我知道,对于我的疏懒,姥姥心里是失望的。 

    文中的母亲病重期间,为了满足母亲四世同堂的愿望,本不想结婚的唐棣,决定为姥姥结婚了。这是母亲期待已久的消息,唐棣以母亲的愿望为自己的抉择。在对待生活方面,虽然祖孙间的意见常常相左,但真到决定大事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以母亲高兴或不高兴为原则,如果她不高兴的事勉强做了,总觉得是个缺陷,即使得到了快乐和幸福,也觉得不完满。 

    姥姥最大的愿望,也是她最疼爱的孙女能有一个圆满的归宿。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接到了姥姥这样的一封信:“我的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慢慢地,你会遇见许多的追求者。喜欢你的人会很多,但是,可以和你共渡一生的人却只有一个。我亲爱的孩子,到那个时候,你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世俗的诱惑蒙蔽双眼,要选择一个同你一样正直、善良并且勇敢、向上的人,最重要的,是这个人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一定要有责任感,并且,受教育的程度一定要和你相当。必要的时候,要听听长辈的意见,虽然长辈的意见也许会和你相左,也许你会听不进去,但是,长辈的意见却是用一生的经验换来的。” 姥姥就是这样,期盼着,世界上能有一个人最爱她的孙女,能代替自己照顾她,怜惜她。 

    文中的母亲在住进医院之后,从未主动提过唐棣。她不提,是怕提起来更加心痛;她不提,是为了不影响唐棣的前程;她不提,是为了安定女儿的心;她不提,是怕女儿为难。她独自一人,默默地忍受着思念的苦。她心里明白,这次病倒,也许,可不就是真的,死别。 

    唐棣,却是母亲的一剂灵丹妙药,就像母亲在给唐棣的信里说的那样:“听了你的电话后,像吃了灵丹妙药,心里多么愉快。多大的安慰呀。书包,我是多么爱你,有了你姥姥才活得有劲,否则还有什么意思?”但是,母亲却两次嘱咐女儿:“我要是有个山高水低的,别叫唐棣回来。” 

    不提和阻止,都是源于爱。 

    姥姥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假如有一天我突然病了,或者死去,你千万别回来,你回来也拉不住我。只要你听姥姥的话,好好的,姥姥在九泉之下也就安心了。”听了姥姥的话,我扑倒在姥姥的怀里,紧紧,紧紧地抱住姥姥不撒手,我怕,一撒手,姥姥就会真的离我而去。自立自强了一辈子的姥姥啊,从来不愿意给任何人添麻烦,哪怕是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孙辈。在她人生的字典里,只有付出,没有索求。 

    就连走,姥姥都是走的那么干脆,从发病,到离开人世,仅仅就半个月的时间,没有来得及让家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没有给家人增添任何的负担。姥姥,善良的姥姥啊。所幸的是,姥姥的六个儿女,我们这些由姥姥一手抚养长大的孙辈,在姥姥病危的半个月里,排除一切困难,从世界的各个地方,汇集在姥姥的病榻前,尽了我们最后的孝道。姥姥,最终走的很安心。 

    文中的母亲曾决心要送唐棣一件礼物,作为她留给后代的纪念。唐棣说喜欢一双玉镯,母亲明知女儿有能力马上购买,但她坚持从每月的退休工资中存一些,集腋成裘。她觉得这是有价值的,是一个老人对孙女的疼爱。后来女儿出访奥地利,在维也纳见到一条设计精美的白金钻石项链,那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只有在欧洲才能找到的品味,女儿就做主为母亲给唐棣买下了它。尽管这个礼物并不比玉镯差,母亲却不以为然,母亲的心里,并不满意女儿的自做主张,因为,“唐棣每一个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愿望,都会是母亲丝毫不得走样的奋斗目标。” 

    姥姥也留给了我一些纪念品,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姥姥的传家之宝:一套白银材质,精工细雕的食蟹的专用工具,有蟹锤、蟹镦、蟹钳、蟹匙、蟹叉、蟹铲、蟹刮、蟹针一共八件,也叫“蟹八件”。文革被抄家的时候,姥爷的字画、古玩,姥姥的陪嫁、首饰等都被抄了去,这套“蟹八件”因了舅舅的玩劣得以幸存,全是歪打正着。其实,姥姥,您一生给予我的爱,和您教我的为人之道,是您留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足够我受用一生。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失去所爱的人的过程,并且是永远地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最大的伤痛。痛,往往并不在于失去本身,而在于失去之后的那份牵挂和愧疚。在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感情纠缠中,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爱永远都是欠缺的,这是生生世世永久的轮回,随光阴流转,随我们的血脉一代代承传下去,千年,万年,无法避免。 

    那个襁褓中的婴儿,转瞬间长成了少年、青年;仿佛昨天还在蹒跚学步,今天就已是花样的年华。也许你没有在意,但是,这世上总有一双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你;也许你已经记忆模糊,但是,这世上总有一颗心,向你敞开着永恒的大门。姥姥,我就是你的唐棣啊,是你最疼爱的孙女;姥姥,有你的地方,才是家…… 

    在这个春夏之交的五月,我静静地坐窗前,沿着张洁的文字,悄悄地梳理着自己的情感。冥冥中,我相信,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虽然去了,她一定会安排好一切,为她最疼的孙女。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一定就在前面拐弯的地方等我,他不会辜负姥姥殷殷的期望,他会秉承姥姥的遗愿,疼我,爱我,呵护我,怜惜我,一生一世。 

    夜,已经深了,窗外的雨,依然淅沥。原谅我,妈妈,在这个属于你的节日里,我把浓重的笔墨,献给了世界上最疼我的姥姥。我深切地希望,我这些浅薄的文字,能化作高洁、馥郁的马蹄莲,飞到蓝天碧海下那一掊黄土前,向姥姥表达我最深切的怀念,和我永远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