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身边故事 >> 我爱我家
文章来源:故乡  发布日期: 2003年11月3日
山外青山楼外楼
红尘静姝

    岳阳楼去过几次,都是陪人或者被人陪。随一干人走马观花,看过了也就作罢,没有要写点什么的冲动。此次去,也是陪人——父母。父亲喜欢收集名胜古迹的碑文、楹联,对于一些典故也是刨根问底。父亲其实是个很不错的游伴,跟着他,看到了许多已往没有细看的东西,这一路走下来,感触与已往不同。
    从大门进入,穿过一片草地,见到一长长的碑廊,皆为历代文人骚客吟咏洞庭湖或者岳阳楼的书法作品,父亲喜书法,便不肯挪步了,便和父亲一起欣赏,不时替父亲抄录下一些他喜欢的碑文。但见碑廊的书法或雄浑或隽秀,或端庄或奔放,笔力,结构,章法都十分精工,多是名家精品。
    女儿和母亲一再催促,才搀扶父亲去登岳阳楼。岳阳楼看起来其实并不雄伟,系红色三层木质结构。楼台正下方有一圆顶石门,门可直通向洞庭湖边,据说当年周瑜的水兵就是从这石门下到船里去的。台的两边各有石阶可登台上,石阶上立着门坊,上书“南极潇湘”和“北通巫峡”,沿着石阶到了台上,岳阳楼便在眼前了。青瓦素墙红顶,雕梁画柱,古老的樟树、婆娑的翠竹掩映着飞檐塔顶,然后开始登楼,在楼的第一层,正中挂着一黑底绿字上刻有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的木刻中堂。为清人张照所书。二层也有一相同的木刻中堂,只是绿色的字换成了金色的。
    这里要说说张照的书法特色了。后人评价他的书法遒劲流畅,与范仲淹的文章相得益彰。想那张照,也是性情中人。看他所书的岳阳楼记,其情绪是受文章感染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之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几句笔划工整、遒劲。接下来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运笔始流畅起来,等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字里行间有几个草书出现,看得出张照写到此,情绪已经被范仲淹支配的不能自己了。那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与范仲淹的激越才情浑然一体了。
    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梯登到三楼,这是岳阳楼的顶层了。整个楼中的墙壁,柱子上,都有历代不同书法家题写的描绘名湖胜楼的楹联,三楼是毛泽东手书杜甫名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篇,旁有李白所题“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楹联,两个豪放诗人的墨宝放在一处,都是龙飞凤舞,但各有千秋。李白的草书仔细看,那些字都能认得。毛泽东的不然,不是旁边的说明,有些字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字。感叹毛体奔放得可以。
    在顶楼凭木格格小窗放眼望去,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洞庭湖一望无际,水天一色,孤帆点点,群山隐隐。终于可以领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景象了。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今日所见到的岳阳楼,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其位于洞庭湖南,这里曾是岳阳城水城门,据传是三国时代吴国鲁肃检阅水师的地方。想当年,浩浩淼淼的八百里洞庭,也曾有过桅杆林立、金戈铁马的磅礴气势。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但没有藤子京,就不会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时巴陵郡守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下“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诗句。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但范仲淹并未到过岳阳楼,只是凭借藤子京的描绘,再加上文人的想像。居然把《岳阳楼记》写得那样气势磅礴,文情并茂,读来感人肺腑。
    一个岳阳楼,和父亲足足流连了3个小时。一路看下来,满目皆古人的幽思与才情。愈见景以文传,文以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