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百姓与法 >> 明白消费
文章来源:故乡  发布日期: 2006年5月18日
砍价
长叹息


    穷大学生,身上难得有几个自由钱,即使有几个钱,那也多半是取之于父母,用起来也难得爽快。钱少或者根本没钱也得吃穿,买东西总是免不了的。
    买东西,一看价钱,再看质量。对我而言,价钱头等重要,质量倒不是问题。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物有所值,大凡质量好的东西一般价钱都高,买不起。正因为很多人只顾着价钱,所以便产生了“砍价”问题。
    砍价,顾名思义,那就是把高价砍成低价。最好是一段一段的砍,一点一点的削,砍到不能再砍、削到不能再削为止。然而,谁又真正知道什么时候才算是砍到了尽头、削到了底线呢。又因为如此,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产生了------凡是买东西,你最起码把价钱给他砍掉一半,砍完后,如果商家还不皱眉头你就再砍一半,砍到这个时候,也差不多了,你再耐下心来跟他商讨商讨几块钱零头,说不定他也乐意于与你斤斤计较一番。
    这个“半价定律”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商家,更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买家。假如是一个出手阔绰的买家碰到一个大大咧咧的商家,这生意就好做了。在这种情况下,砍价是不可能发生的,买家会直接付钱拿了东西就走。假如一个精打细算的买家碰上一个斤斤计较的卖家,这种情况下生意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唇枪舌剑的过程。买家先把价钱砍掉一半,卖家不吭声,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于是买家也跟着为难起来,僵持了几分钟,卖家终于开口了“你再加几块钱行不?”。卖家又是摇头又是叹气,眼神也不对头起来,在这个时候,她极有可能向买家倾诉起做生意之为难或者吹嘘起她东西质量之优美是别的任何店子所不能比拟的。买家虽然是漠漠的听着,但他还是受了点感动,说了句“好了,就这样吧”。生意终于做成了。卖家喜笑颜开,轻快的向着买家的背影喊了句“下回再过来啊”,买家“恩”了一声,头也不回的走了。
    回到学校里去,上面那个买东西的人拿出他的东西向同学展示,然后神秘兮兮的叫他们猜它的价钱。于是,大家都围了过来,使劲盯着这东西看,用手摸一摸或是敲一敲,他们就开始报价了。毕竟不是自己买的东西,谁又能把价钱报准,于是报出来的价钱往往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再怎么也难以靠到它实际买价的边缘去。买东西的同学终于等不及了,他把价钱说了出来,这一堆人大吃一惊,有说东西太贵的,又有说捡了便宜货的,说来说去,谁又知道这东西到底值得多少钱。
    有一些店子,从来容不得砍价的出现,那就是专卖店。这样的店子偌大的铺面经营的只是一个牌子,而且既然有资格开起专卖店,那所卖的东西必定不错。走进这样的店里去,如果你微笑着问服务员能不能打一点折,那你真是犯大错误了,他或她(一般是她)会还你两眼白珠或者干脆数落你一番------“哪有专卖店还能砍价的?!”。这时候,你成了这些高高在上的服务员眼里的笑柄。
    该砍价的时候必须砍,不看就吃亏,砍不了价的时候你业无可奈何,不必耿耿于怀。只要是买东西,就有被“宰”的危险(有时候是“大宰”,有时候是“小宰”,不会有不被宰到的时候),你再苦力砍价也宰不到卖家头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