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死牢里的爱情
|
饶国斌
1980年,一个男知青和一个女知青同因人生的过失和不幸,犯下了命案,被送入南京老虎桥监狱。男的被判15年有期徒刑,女的被判死缓,他们曾经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可是在狱中,一次偶然的相遇,爱神丘比特的神箭射中了他们。从此他们在监狱里秘密相恋了。因为有了这爱,他们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积极接受改造,终于在1996年先后出狱,并结为夫妻,开始了艰难而又甜蜜的生活…… 两个不幸的“知青”,同因身系命案,同年进入了高墙
马正晓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带着苦涩与黑暗的青春岁月。祖籍是北京的他1957年出生后,随父母来到南京。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和同学们一起下放到江浦县汤泉镇的一个农场里,过起了插队生活。
当时知青点上都是一帮20啷当岁的小青年,没有多少生活经验,初离父母亲人,又觉得孤独和寂寞。因此,在这个圈子里过日子,特别讲究个哥们义气。内部之间有什么矛盾,也喜欢找帮哥们用拳头来解决。马正晓身材魁梧、头脑机灵还讲义气。四年下来,很快在知青中打出了威望,也养成了好斗的习惯。
1979年2月的一天,他哥哥被厂外的知青打得满身是血,第二天,他就带了几个人和一条大狼狗去找“仇家”。刚巧那名知青正在一家小酒店里喝酒。马正晓把狼狗放进去咬人,自己跟着跑上前举起铁棒就打。第一棒就打在了那个知青肩上,知青惨叫了一声。他举着铁棒又打了下去,不巧铁棒被一根绳子套住了。马正晓又抽出随身带的匕首刺过去,那名知青当时就躺倒了,鲜血流了一地,过不多久就断气了。一看出人命了,马正晓自己也吓懵了!
1980年1月17日,马正晓被栖霞区人民法院以伤害罪判有期徒刑15年,2月27日被送进了南京市老虎桥监狱。
故事的女主人公俞维凤命运更惨。她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上海。俞维凤很小时,父母就离婚了,她跟着父亲过。后来父亲又给她找了一个继母,不幸的是继母并不爱她。因为忍受不了继母的脸色,16岁初中毕业后,便到江苏连云港当了一名知青。从小缺少家庭温暖,俞维凤特别想要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真爱她的人。在知青点,俞维凤碰到了相貌英俊的大刘,20岁那年,就嫁给了他。
然而命运往往就是爱捉弄人,越是想得到爱越是得不到。俞维凤与大刘的结合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带来了一生的伤害。大刘对家庭没有任何责任感,经常在外面和别的女人鬼混。直到他们的儿子出世后,他不仅没有收心,而是更加疯狂地玩女人。俞维凤对他彻底失望了,她多次提出离婚,大刘就是不肯离,还打得她遍体鳞伤。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使俞维凤曾想到了死,可是一想到年幼的儿子没有妈,她又下不了决心。
1980年,在与大刘一次激烈的吵打后,俞维凤举起了手中仇恨的榔头将他砸死了。1980年下半年俞维凤被判死缓,也进了老虎桥监狱。
几乎绝望的牢狱生活在爱情中涅磐
杀人,对于年轻的马正晓和俞维凤来说都是一刹那的错误冲动,可是他们都得为自己曾经极端错误的行为,付出同样惨重的代价。马正晓被判15年,俞维凤是死缓,这漫长的牢狱生活,令他们心灰意冷。而大墙内的改造之路,同样是条坎坷艰难。
因为是15年的有期徒刑,刚进监狱时,马正晓的心里压力要轻得多,当时他想的最多的还是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但年轻躯体里争强好胜的火气却又使他在监狱里经受了一个又个劫难。
他的嫂子探监后,一个狱友都会说好多下流话。马正晓为此警告过他好几次,他充耳不闻。一次他又说嫂子的下流话时,马正晓冲过去将他狠揍了一顿。为此马正晓被关了禁闭,在那间全封闭的小屋里,反省了15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了帮助他改造,1982年,监狱里的领导考虑他有绘画特长,让他跟一个人犯人师傅学习刻字画画。犯人师傅是中队的文体组长,得罪了不少人,很多犯人私下都要揍他。为了保护师傅,马正晓的哥们义气又上来了,他放出话说:“要打人,先过我这关!”一些犯人为此很忌狠他多管闲事,要修理他。
一天中午,他正在吃午饭,突然6个犯人冲过来,举起板凳就砸他。马正晓急忙跑进牢房拿出刻字用的裁纸刀与他们拼命,好在被管教干部喝住了,但为此,他又被关了3个月的禁闭。
这两次被关禁闭,让马正晓觉得很冤,他开始对管教干部充满了强烈的敌对情绪,一天到晚既不想干活,又喜欢发牢骚。为了不干活,他曾经吃下了21把刀片自杀,可是被抢救过来了。为了达到目的,一天,他又把左手伸进了高速运转的车床,疯狂地进行自残,他的手被车床搅得皮开肉绽,缝了整整35针。于是他这个“伤员”整天吊着膀子,彻底不干活了。
这样的消极对抗,又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84年4月被加刑11年,刑期到2004年4月。他更失望了。监狱里专门安排他画画、利用特长做些有益的宣传工作,来逐步转化他。
俞维凤的监狱生活虽然没有马正晓这么多坎坷,却比他更低沉,她判的是死缓,几乎对走出监狱过自由的生活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监狱干部还是很关心她,只要有成绩就鼓励她,1988年她的死缓被改为无期徒刑。但这仍难以让她精神振奋。真正改变他们人生的是监狱举办的那次演讲。
为了教育犯人,积极接受改造,老虎桥监狱里举办了一场“昨天、今天、明天”的演讲比赛。俞维凤走上讲台,声泪俱下的讲述了自己的悲惨人生经历,坐在台下的马正晓内心掀起了狂澜,好几次情不自禁地跟着掉眼泪。他觉得这个漂亮女犯人遭遇实在是太苦了,而她如此苦难的原因就是没有碰到一个好男人。他的内心猛然萌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他特别想认识她,想帮帮她……
机会终于来了,半个月后,马正晓接到一项任务,到女犯所住地做展牌。头天晚上,他就悄悄写了张纸条,上面写道:“俞维凤,通过那次演讲,我觉得我们俩的经历相似。我想与你交个朋友,若同意请回信。”在女队,马正晓瞅准机会,将裹在棉纱里的纸条塞给了俞维凤。当时她非常意外,脸涨得通红,回头就走了。
监狱的管理条例很严,男女犯人是严禁互传信件的,更别说谈恋爱了。马正晓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仍在焦灼地等待着消息。
他终于又等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两个月后监狱举行智力竞赛,男女犯人又有了接触的时候,俞维凤偷偷将包在棉纱里的纸条塞给了马正晓。马正晓急慌慌地打开一看:“我已经伤痕累累,请你不要再在我的伤口上撒盐。如果有缘的话,让我们共同等待第二个春天吧。”
没有明显的同意,但也没有完全拒绝。只是让马正晓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第二个春天”是指明年呢?还是指刑满之日?不管怎么说,俞维凤还是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让马正晓看到了希望。于是,只要有男女犯人的集体活动,两人总要想办法传个纸条,说句心里话。
难捱的牢狱生活,一下子变成了二人相爱的“伊甸园”。但在高墙内谈恋爱,连见个面都难,不可能有更多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为了能与俞维凤心意相通,马正晓利用自己担任《新岸报》美术编辑的机会,每期都要在报纸上画个“月亮”图案,俞维凤自然是《新岸报》的忠实读者,每月那两天,她心急火燎地找到报纸,看看那轮弯弯的月亮,把她贴到心口上……
因为心中有爱,长期以来消极颓废的马正晓和俞维凤都不再感觉孤单,为了“第二个春天”的早日来临,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走出高墙。
时空隔不断真情,高墙内的恋人获新生
正当马正晓和俞维凤在爱情的鼓舞下,积极地改造。因为监狱的变动,又使他们经受着分离的考验。
1993年,南京市老虎桥监狱撤销了女子监狱,女犯全部迁往外地。走的那天早晨,马正晓一直扒着窗户往外看。俞维凤眼中噙满泪水,最后一个走出牢门。她一步三回头,想最后看一眼马正晓。但她什么也没看到,哭着被送向了远方。
马正晓也不知道俞维凤去了哪个监狱,对于他们的爱,他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依然在每期的《新岸报》上虔诚地画上“月亮”。他一厢情愿地希望俞维凤能看到这张报纸,读懂月亮里寄托的思念。
巧合的是,俞维凤没有离开江苏,真的能收到他送出的这份真情。她被调到南通监狱服刑。每期一看见报上的月亮,她就知道马正晓还无时无刻地思念她。可是1996年3月,俞维凤又陷入了痛苦之中。因为她发现连续几期《新岸报》上都没有了“月亮”,她非常着急,同时猜测马正晓已经出狱。
的确,马正晓在爱的力量的鼓舞下,努力地改造,由于表现突出在1989年被减刑4年!1992年,他的绘画作品因在“全国首届服刑人员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全国神州盼奥运”绘画作品中获二等奖,又获得了两次减刑。经过先后5次减刑,马正晓的刑期共减去8年零13天,1996年3月11日,他终于跨出的监狱大门,成了一名自由的公民。
出狱后,他也曾到上海俞维凤的家,打听她的消息,知道她在南通监狱服刑,由于没有直系亲属陪同,不能前去探监,但他一直在等着她。
为了能早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俞维凤在狱中也积极改造,经过两次减刑和一次假释。1996年10月16日她刑满释放,回到了上海。一回上海,他就打听马正晓的消息。在继父那里,她得知马正晓早已出狱,且一直在等她。她连夜给他写信告诉他,自己已经出狱,要他尽快来上海。马正晓接信后立即打通了俞维凤的电话,一听到马正晓的声音,俞维凤激动地哽咽不止,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8年的相恋,3年多的分离,几千个日日夜夜的思念,直到这一刻,这对恋人才可以毫无限制地看着对方,第一次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再也不愿意松开。
1996年12月,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终于领到了结婚证。
路,再曲折,也要走正道!
爱是甜蜜的,但生活是现实的。因为长期脱离现实生活,马正晓和俞维凤对外面的生活缺乏了解,也缺乏生存的经验和技能,他们的爱又要经受生活的考验。在监狱里感到的外面的自由生活是多么美好,今天他们拥有了,却发现衣食住行,生活里一道道难解的方程式,等待他们去求解。
其实,在马正晓出狱时,早就先尝到了生活的艰难。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房子问题。由于哥哥已经结婚成家,父母留下的40多平米的房子交给了哥哥一家,出来后他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住到了哥哥的公司里。住了几个月,人家不让住,哥哥找邻居借了一间房子,住了一年多,邻居要收回,没法子只好去租房子住,至今他们还住在租住的房子里。
找工作似乎更难。他在监狱里学到了画画的一技之长,自己原以为画画、写美术字的特长,可以谋生。但是出来后,他发现现在写美术字、刻字、裱字画都用电脑,自己的特长派不上用场。一方面是面临着生活的压力,想干的干不了,能干的别人不让他干;另一方面从监狱里面出来的人都想做些尽快暴发的大事,以此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使自已尽快站起来。严峻的生存现实和一颗浮躁的心,连续几年在折腾着他的生活。
出狱后他先在哥哥的合资公司打工,做酒水推销员,收入不错,但是合资公司里有规定,兄弟俩不能在一个公司里干,一个多月后,新加坡老板炒了他。
6月份,在南京和北京的哥哥姐姐们的帮助下,他凑齐了2万元,和一个姐姐一起在南湖小区里开了家小布店,布卖得还算可以,每月能赚个2000多元,但后来姐夫也过来了。马正晓一看,人太多,房租一除,没有了。刚好五姐的朋友在广州开画廊,邀他去画画,又不想干了。
7月份,他又背着发财梦去了广州。在广州画画,30元一幅,但一幅画要画两天,如果仅为了吃饭,勉强能过下去。要想发财,几乎不可能,他做了2个月,9月份又从广州回来,事与愿违的是连本钱也贴进去了,只好重新回到南湖跟着姐姐开布店。
10月份小俞出来后,两人幸福地结合了,这给他带来了生活的甜蜜,但也有不少挠头事。小俞因为是在知青时坐牢的,回来后户口没着落,上海不要,南京也不要,黑户黑了两年,找工作找不到,打工也没人要。两人在一起开布店,由于经营不善,他们的布店也赔钱。
1997年过春节时,两人身上只有500元钱。看着别人买这买那,欢欢喜喜地过年,自己窘迫得连给新婚的妻子买件像样地衣服,也买不起,马正晓烦得在家里踱来踱去。那年南京市里的女人们都流行纹眉,小俞说“正晓,给我120元钱,我去纹个眉,好吗?”当时马正晓穷得没钱,他没好气地说:“会挣钱的人才会花钱,不会挣钱的人不要会花钱。”小俞,气得哭了一个上午。看着,日子过得这么紧,马正晓脑子里猛地闪过了铤而走险干点来钱快地事。他别了把匕首要出门,小俞连忙拖住了他,流着眼泪说:“正晓,你要做个负责的男人,千万莫凭冲动,再去做犯法的事,撇下我一个人,我们再苦再累也要在一起,我不要了还不行吗?”看着泪水涟涟地妻子,马正晓也哭了,他说:“俞,你放心,为了你,我会努力地凭本事站起来的!”
经过了这最初一年的折腾,生活没给他们带来幸运,但幸运地给了他们踏实面对生活的信心。春节后,南湖的布店又倒闭了。为了生存,夫妻俩决定同时出门打工。马正晓到一家酒厂推销青梅酒。这种并不出名的酒,尽管他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走街串巷的跑,还是赚不到钱,但是他丝毫不泄气,依然是早出晚归。老板见他太辛苦,被他的吃苦劲感动了,让他推销百威啤酒,那个月他终于赚到了1000多元钱。俞维凤也出去给人家当保姆。
到了8月底,推销啤酒季节过了。马正晓又和妻子一道,开起了大排档。大排档生意非常不错,夫妻俩干得很带劲,他们甚至盘算着干几年,买套房子,有个自己的窝。但是因为用的是朋友的场地,朋友要了回去。他们只好又另谋生路。
“天缘公司”,续写奇缘人生
生活中的多次跌跌撞撞,让马正晓体会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也学会了生存之道,开始成熟起来。99年春节后,马正晓到朋友的房产中介公司打工,在朋友处干了一个多月后,看到房产中介市场可以做。自己又去考了“经济资格证书”和“房产中介资质证书”,2000年干了一年,到今年不仅能养家糊口,而且还有点结余了。
总结出来后的经验,马正晓说:“现在我懂了,不管做什么,做事要务实,看准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而且做生意要学会做人,不能把赚钱摆到第一位,要把服务摆到第一位。因此他做生意规规矩矩,待人诚诚恳恳,附近居民提起马正晓夫妇,没人不夸。
小谢是第一个通过马正晓夫妻买到房子的,他用4万7千元买到了居住权,房主觉得卖便宜了,找到马正晓说:“如果您帮忙回掉,我在中介费外另给您2000元好处费。”尽管中介成功,马正晓只能得到买主的1800元的手续费。但他坚决地说:“做人不能这样做,违约你要给订金1万元”。买主无奈只好按约买房。这事让小谢非常感谢马正晓,后来坚持要与他以兄妹相称。小谢说:“你虽然很需要钱,但不为钱所惑,社会上像你这样的生意人太少了!”
一位80岁的老奶奶拆迁后要找房住,儿子不孝,身上只有4万元,来到公司托马正晓买房。这点钱在南京买房根本不够。但马正晓还是接了这单生意,自费登报打广告,费尽周折帮她找到了一套2.7万元的平房,买下了它的居住权,还请人帮忙彻底装修了一下,并帮老奶奶搬了家。老人家感激得不得了,一天天在家祷告,祝他发财,过上好日子,现在时常会烧几个菜带过来。今年冬天,她特地买了条毛裤带给马正晓,怕他经常坐办公室冻着。一些大学生来租房,要特别便宜的房子,还在那儿算半天心疼钱,马正晓便破例免了他们的中介费。
房产中介,这活有时也能招惹麻烦事,但马正晓不但能忍能让,从容应对,还能教育别人。去年,两个小年青到公司租房,马正晓帮助他们联系好了,他们却违约不去了。马正晓与他们论理时,两个小年轻砸破了他的头,缝了5针。按以前的脾气,马正晓得好好教训他们,但他只是找来派出所民警,调解后算了。
与马正晓一起出狱的牢友门,有的做生意有名堂挣了大钱;有的人出来后又进去了。与社会脱节了16年,刚开始崭新生活时的马正晓很清楚什么叫“覆水难收”,他们珍惜今天的自由日子,所以再苦也艰难地走着自食其力的正道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