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城里乡下 >> 父老乡亲
文章来源:故乡  发布日期: 2003年8月15日
故乡有座纪念塔
秋浦


    故乡徐州,河水萦带、群山纠纷,历来是龙争虎斗之地。天下无事则已,有事则刀光剣影、硝烟弥漫。从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的楚汉大战,到上世纪的1948年,这片土地上的大小军事冲突计260多起;饱经了人世沧桑。历史古迹,遍布城乡:戏马台可使人领略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霸王雄风,燕子楼则能展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白居易儒雅风流的另一面,云龙山上苏东坡咏吟的放鹤亭,獅子山下埋伏着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银镂玉衣,华佗墓-----令飘泊异乡的游子梦中盘桓的去处,应接不暇。但是,最令我不能忘怀的,却还是“淮塔”。
    高耸入云的“淮塔”座落在徐州南郊凤凰山东麓。方正魁伟的塔身表面是浅灰色的花岗岩,朝东的正面镶嵌着毛主席手书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熠熠生辉的馏金大字。塔身下的须弥式塔座正面镌刻着张爱萍上将撰写、陈毅元帅杀青的碑文;南北两侧各镶嵌着大型浮雕。塔高38点15米。由于建造在凤凰山隆起的山岗上,更显其巍峨雄壮。白天,津浦铁路南来北往的火车上的旅客,面西都可一睹“淮塔”的雄姿。
    世事沧桑,1960年清明节之前,凤凰山这片山岗还是榛草荒芜、狐兔出没。那一年4月4日,徐州市区数千名“红领巾”同工、农、商、学、兵各界代表,汇集在这片山岗上。几天前,班主任张玉珍老师一宣布,我们中队将作为全校少先队员的代表,参加即将举行淮海战役纪念塔的奠基典礼后,我们博爱街小学四(一)班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而我却高兴不起来。红领巾我有,可是我没有白衬衫蓝裤子,怎么好按照统一服装的要求去参加这个令人向往的盛典呢?五十岁左右的人都能记得,1960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物资最匮乏的时期。当时我父亲母亲工资微薄,每月合起来不过80元。我姐弟几个身上穿得差不多全是大人旧衣裳改的。一家六口糊嘴尚且不易,哪有钱做衣裳?更不用说做白衬衫蓝裤子了。我闷闷不乐了几天,直到清明节的早晨,张老师从其他班借来了白衬衫蓝裤子,绝望中的我才笑逐颜开。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迎着春风,童声童气而又朝气蓬勃地歌唱着《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沿着淮海西路、中山南路,过了解放桥,又顺着奎河拐上解放路。一队队天真活泼、往南行进的少先队员们络绎不绝。这一天,春光是那么明媚,天朗气清。蓝天下白云飘荡,凤凰山岗上绿草茵茵,彩旗飘舞。就是在这一天,就是在这山岗上,我才初知淮海大战之大——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华东、中原两个野战军,从1948年11月6日起,经过三个阶段65昼夜的浴血奋战,实现了将敌主力消灭于长江以北的战略计划,总共歼敌55点5万,比斯大林格勒战役歼敌33万超出20多万。
    奠基典礼结束后,我和同学们唱着:“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継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毛泽东”,踏步踏,秩序井然地走下了这块即将改变面貌的山岗.
    进了中学后,节假日我和同学们曾经多次自发地来到堆积石料、钢材、水泥、黄沙等建材和各样施工器械的这片山冈上,汗流浃背地参加建造“淮塔”的义务劳动。。1965年元旦,纪念塔魁伟的主体已经矗立在冬日的蓝天下,我和同班项玉平、张瑞琴、陈淑文、陈洪壤等几个男女同学又一次相约在塔座四周的平台上,搬砖运沙义干了一整天。纪念塔落成典礼并正式开放时,是那一年的11月6日,即淮海战役发起的17年纪念日。那时我已初中毕业,升学离开了故乡。少小离家,转眼已经37年啦!37年来,我只要探亲回到故乡,总会抽空到已成为淮海烈士陵园的这块山冈上走一走、转一转。即使是在1967年“打倒刘邓陶”的标语贴满大街小巷的时候,即使是在1976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甚嚣尘上的时候。
    时光冉冉,离开故乡已是38年了。胸前飘着鲜艳红领巾的我,转眼鬓角已将斑白。“淮塔”在我眼中依然是那么雄伟,依然是那么高大。“淮塔”纪念的,是为了新中国的誕生而英勇献身的烈士;“淮塔”颂扬的是人类历史继往开来的崇高理想。“淮塔”彪炳千秋的: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永恒真理。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淮塔”永远是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
 文章评论信息:
请您打分: 优秀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作者版权声明:

  我保证此稿件发于《故乡》,在撤销本委托之前,我同意《故乡》编辑部作为此稿件版权的独家代理人。并且保证不再将此稿件投给其他媒体,有关此稿件发表和转载等任何事宜,由《故乡》编辑部全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