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城里乡下 >> 父老乡亲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 2002年7月30日
对农民要“多予、少取、放活”
鲜祖德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总队长  鲜祖德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减缓,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扩大,成了“三农”问题中的突出问题。

    ●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必须要有新思路。

    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围绕“多予、少取、放活”做文章,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领域,又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好中西部、粮食生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户增收;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能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认真研究加入WTO后农民增收面临的新形势。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有利的方面看,利用加入WTO的契机,扩大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可以自主参与制定新规则,利用WTO规则有效保护自己,减少贸易歧视和贸易争端;特别是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生产方式落后以及对WTO规则的不熟悉等,短期内受到的冲击相对要大一些。

    (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农民新的增收点。国家应根据龙头企业生在农村、面向农村、发展在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其实行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专业合作组织,尽快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民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化中的组织程度;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建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国家要像发展大型商品粮棉基地一样,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在资金、税收、贷款方面给予扶持。基地建设应主要选建在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并鼓励东部地区到粮食主产区投资兴办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

    (三)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增收的空间。工业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增加农村劳动力务工机会和工资性收入;二是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和提高,使农民获得超额收益;三是工业化必然推动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转移实现的。

    (四)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特点,制定不同的增收政策。东部地区要在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创汇农业的同时,把加快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战略性转移;中部地区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特别是加快“两个转化”,即发展畜牧业实现过腹转化和促进粮食等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政府应将粮食保护价范围,从全国逐步缩小限定在中部粮食生产区和集中产区。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草食畜牧业,并组织好劳动力有序输出。

    (五)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问题非常复杂,在各方面利益大调整中,会出现许多预料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地区和农户负担重;二是收入越低负担率越高;三是农民缴纳第一产业生产税增加。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减轻占农户2/3的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的负担,减轻低收入人口的负担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加强对农民负担分摊方式的研究,特别要注意中低收入农业户和非农业户负担分摊问题,出台一些有关无地户或以非农产业经营为主的农户负担征收管理办法的配套措施,完善税费制度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