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村支书的心里话
|
李力
我是1993年当上俺们下河疃村的党支书的。以前我们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自个说了算,只想自己的小九九,光让七姑八姨沾光,村民意见大。当时,小学生编了顺口溜,“下河疃,老大难,干部都是贪污犯,猪狗骡子惹个遍,爹娘死了没人看”。干群矛盾突出,相互之间告来告去。最后,县里派来了公、检、法、审纪、土管等13大局清查村务,该法办的办了,该拘留的也拘留了,可村里的工作还是没搞好。
由于一些干部遇事不给群众透气,任务来了强搞愣弄,工作滑坡,干群矛盾更加尖锐。群众盼着有人来主事,于是在支部选举中,56名党员参加,我得了53票,只好接了这个摊子。 这些年,整天听村干部喊“难”——计划生育难搞,公益事业难办,农村干部难当。到乡里县里开会,也不断听到支书们发牢骚:硬法不让用,老法不管用,新法不会用,让人没办法。 我和班子成员琢磨:村里工作难,为啥难,难在哪?这个扣必须解开。村里乱,主要是因为干部作风不民主,财务不公开,处事不公正。高票当选让我体会到了群众的力量,经过反复思量,我们决定组织“两大会”。
1993年5月,我们召开全体群众大会,把全村1800口人按居住区分成18个“片”儿,通过记名推荐、民主选举的方法,每片推举出一名代表,组成村民代表会,通过“两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大致意思是:支部的想法出来后,交到“全体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上研究决定,对少数思想不通、意见不一的群众,村里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上门入户做工作,直到思想通认识清了。这样,我们村就定下了“两会+入户”的“小宪法”。有了这个法,村里的死结死扣开始松动了。 村务工作是大家伙的事,理当大家管。村干部的责任就是把大家伙的意见集中起来,把群众的意愿反映出来,让群众当“主角”。群众懂得多了是好事,怕就怕群众不懂,你磨坏嘴皮也不通。 我们村几十年来一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到雨天人不能走、车不能过。群众盖房拉趟砖,车主都要多收5毛钱,企业生产尽误事。
我们在“两会”上商量硬化道路,党员和群众讨论很热烈,最后决定向西修条公路。这样修,路既短也不毁地,但要经过邻村。我们先后5次到邻村做工作,由于他们的要求太高,被村民否决。我们再次召开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商量着向北修,但因为改向后硬化面要比原来多1/3,毁果树也太多,个别村民不同意。
于是,我们分头入户做工作。村民李银章的苹果园一修路会被冲掉一半,他实在心疼。我和村干部4次登门,苦口婆心,终于感化了他。铺路基前一天,老李掉着眼泪,把满枝挂果的树全部伐掉清除。 这件事使我感到,老百姓不怕你办法硬,而是怕你掏“心窝子”。
一个村子仅仅稳了、顺了,那是不够的。个人手里有,集体没有也不行。公益事业不能事事都让群众掏腰包,一次两次行,多了就不行了。没有集体经济,再有能耐也不能把群众聚拢住。
我们村有1700亩梨树、1200亩苹果树。前几年果树红火时,群众个人都富了,但集体除了闲散地和沙荒地之外,收益几乎是“空壳”。这几年果木品种陈旧,连年滞销,一箱梨还卖不到一个纸箱钱。我想改良果木品种,重找出路。放到“两会”上讨论,大家定了调子:原来的果树全部伐掉,号召人均种一亩“美国红”,人均一亩雪梨,立足产业建集体企业,成立股份联合公司。
我们跑到省里请来专家,带来样品和资料给乡亲们介绍良种的技术含量、标准质量。道理一讲明,群众都知情知理,事很快就搞成了。我们按集体管理,群众参股,实行合资改造、共同收益的原则,建起3家果品贮藏库。果品成熟后,一部分上市,一部分入库冷藏,打时间差,反季销售。仅这一项,群众和集体比往年多赚到2到3倍。紧接着,我们又上了配套设施,建了纸箱厂和养鸡厂。集体经济连着各家各户,走上了集果品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现在,我们村里村级企业固定资产100余万元,年产值450万元,利润90多万元。群众心齐了,征购提留完成任务不超过两天,150名育龄妇女上站检查,没少过人,没拖过天。村里开会喇叭一响,每户都有人来,大事小情都省劲多了。村民们说:这里村富民风正,俺们的日子大有奔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