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官”为何要辞职
|
崔士鑫
——对山东57名村委会成员集体要求辞职事件的调查与思考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山东栖霞市4个镇57名“村官”集体要求辞职。
辞职原因,据介绍,是由于村党支部和镇党委、政府片面强调党领导一切,采取支部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做法。新“村官”当选一年多,村里的财务、公章不交接,财务支出由支书一人说了算。镇党委、政府不但不解决“村官”们反映的问题,反而对村委会成员随意“诫免”甚至停职。
如何处理“两委”关系,是实施村委会组织法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何会产生这一问题?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记者为此到栖霞进行了调查。
民选“村官”竟被“停职”
王振科,是西城镇北路沟村委会主任,也是在辞职名单上第一个签名的人,他的经历很有代表性。
1999年5月,王振科由村民直选为村委会主任。因为家里一直经营着一个小工厂,生意不错,王振科也想把他的聪明才智用于村里的建设:在村里办两个小工厂,乡亲们可以少拿点集资提留,还能改变一下村里的街道……
但他没有想到,上任后的大部分时间,却是用来到各级党委、政府、人大上访,要求得到村委会组织法赋予村委会的权力。最后,又被西城镇党委、政府一纸文件,宣布停职。
村主任为何变成了“上访户”,最后又被停职?
印章和财务,被农民们称为“印把子”和“钱把子”,是村委会履行职务的前提。但王振科上任后,却发现他与这两“把子”都沾不上边。
村委会的印章保存在村原任会计手里,王振科有事要盖章,会计拒绝,而会计怎样用村委会的章,王振科不清楚。王振科要了解村里的账目,会计不给他看,上访到市长那儿,会计才在两委联席会上公布了比较详细的账目。王振科听出账目有问题,要求会计复印相关账目以备细查,会计不予理会。
按规定,村里的财务单据,要书记、主任、经办人三方签字,村民主理财小组盖上监督章才可入账。但王振科当选后,却有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几乎没有让他签过字,连监督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问题,王振科多次向西城镇党委和政府反映,但是没有人管。
去年12月1日,西城镇召开征收“三提五统”大会。会后,北路沟村党支部把这一依法本该交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就在“两委”会上作了决定,而且村委会主任王振科没有参加。确定了征收的数额后,党支部开始广播征收。
王振科得知这一消息,针锋相对地在自己家中召开了村委、各村民小组长及部分村民的会议,也确定了一个征收数额,开始征收。
西城镇党委、政府对双方违法违规的做法都没有认真纠正,反而做了一件更违法的事。12月4日,镇党委、政府叫来王振科,由镇领导和栖霞市检察院、公安局领导出面,要求王振科停止征收。王振科答应了,并回家拆除了临时安装的喇叭,但部分村民仍把集资款交到王振科这里。于是,西城镇党委、政府联合下发文件,对王振科实行“诫免”,停职6个月。
更深层次的原因
王振科的遭遇并非孤例。
1999年上半年,栖霞市新一届村委会产生后,部分村的村干部就因两委职责不清产生矛盾。同年5月,在栖霞市委组织农村干部集中培训期间,一些村委会成员在一起议论村委会无权的问题,萌生了向上反映的念头。这是这起集体要求辞职事件的缘起,在出现王振科被违法停职的事件后,他们把这封信递交给了中央有关部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时隔一年之后,已有部分村委会基本上能够保持正常运转,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各村支部改选后,两委关系的矛盾已不似以前尖锐,甚至一些原先签过名的人也表示不一定要上访。同时,对王振科的违法停职决定,在栖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城镇党委、政府近日下文进行了纠正。然而,这一事件所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深思。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逐级都对如何落实村委会组织法,制定了一定的实施细则,但有的仍不够具体,有的没有落实。
比如“村官”反映最集中的印章问题,按有关规定,党支部、村委会的印章由书记和主任之外的第三人进行保管,然而如何使用却无章可循。当书记与主任出现矛盾时,印章的使用权实际上就得看保管者的意愿了,甚至形成保管者对印章的“垄断”。
又如对村里账目等的管理和监督,虽然有“三签一盖章”的规定,然而在西城镇,部分村主任因看不到账目而拒绝签字,单据无法入账,镇政府又没能认真解决,制度便变成了一纸空文。而且可以设想,连村委会主任都看不到详细的账目,村财务公开岂不成了摆设?
这些事,看似小事,却直接影响到村委会组织法能否真正在农村得到落实。村民自治发展到今天,村级民主建设最关键的问题是各地甚至具体到一乡一镇一村,能否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出具体的一个个完全可以照做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西城镇的大部分村里,最能体现村民自治特点的村民大会制度,一直被“闲置”不用,这是造成两委关系紧张、没有第三者协调、最后由镇党委和政府直接插手、行政干预的深层次原因。有的村连村民代表都没有选出来,有的随意指定村民代表,有的有村民代表却很少召开会议。
在一次采访中,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农村处处长詹成付认为,在村民自治中,如果村民会议这种经常性民主建设不被重视,那么,不管是由支部说了算,还是村委会说了算,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最后还会落入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的老套子。
必须抓住关键环节
在栖霞950多个行政村中,也不乏“两委”关系配合默契的事例。有的书记、主任原先有个人恩怨,村主任经村民直选上任后,两个人反而为工作走到了一起。
丁毅法是杨础镇埠头村委会主任。在未实行村民直选以前,他曾当过村一般干部,最后因与现任书记发生摩擦而辞职,离任时他因气愤而“发誓”再也不登书记家的门,此后两人近10年没有说话。
1999年埠头村村民直选,丁毅法以压倒优势被选为村委会主任。有人说:这回你可以扬眉吐气了!
选举当天晚上,了解两人过去恩怨的杨础镇党委、政府五大班子的领导,在丁毅法家一直坐到后半夜一点多,做他的工作。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丁毅法鼓足勇气,向离家不到200米的书记家走去。这么短的路程,他徘徊了不下30次!最后他还是进了书记家的门,向正准备辞职不干的老书记说:老百姓选了我,我们还是抛开个人恩怨,多为老百姓办点事儿吧。几句话,把隔在两人之间10年之久的“坚冰”融化了。如今,两个人不仅工作干在了一起,两家也常来常往,成为众人称道的佳话。
丁毅法的故事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那就是杨础镇党委和政府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村委会组织法实施过程中,不管是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是具体的建章立制,乡镇领导都是关键。工作跟上了,原先的消极因素也能转化为积极因素;工作跟不上,对村委会组织法认识不深不透,就会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干出违法的事情。
记者在调查中高兴地了解到,这起事件发生后,当地很快举办了两次乡镇党委书记专题培训会,并派出调查组进行深入调研,正准备从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切实保障村委会组织法在农村的全面、深入实施。
落实村委会组织法要具体(有感而发)
士心
一次,记者到某地采访村民自治中出现的问题,当地领导同志有些紧张,认为记者写问题就是要“曝光”。
实际上,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由于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施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在实践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是正常的,没有一点问题倒显得有点不正常。据民政部门的同志介绍,越是民主选举这一环搞得比较认真的地方,往往越早会暴露出一些直选带来的问题。关键是出现问题以后怎么办?
村民自治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能简单理解为民主选举成功了,就可以万事大吉。如果配套的措施跟不上,问题自然很快就会找上门来。如果出现了问题又不加以重视,并认真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要求,积极想方设法去解决,就有可能激化矛盾,造成新的不稳定。
选举如同通过竞争让百姓选“贤”,而县乡(镇)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将选出的人才扶上马、送一程。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解决实施村委会组织法中出现的问题。
记者曾到南方一地采访,那里的一个村因村委会主任不称职,被村民罢免。新的村主任上任后,有关部门为村里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章和流程,凡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等对每个事项的表决,都严格地要求与会者在赞成或反对栏中签字,存档,然后按照决议认真执行,有关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从而使一个矛盾激化的“乱村”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希望我们做基层工作的同志都能懂得这个道理,把村委会组织法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真正抓实抓好。
|
|
|
|
|